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健康园地 >> 正文
血糖监测十种错误行为要避免

作者:王建华      来源:内分泌中心公众号      发表时间:2022-04-27浏览次数:      字号:    

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之一,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定期监测血糖,可以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是否理想、治疗期间是否有低血糖发生、了解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并为调整饮食或用药提供依据。

但是,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血糖监测的结果准确可靠。在监测血糖的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避免下面这些错误行为:

错误一:检查前暂停降糖药

无论是化验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宜停药。化验空腹血糖时,头一天晚上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化验餐后 2 小时血糖时,当餐的药物(包括胰岛素)也应当照常应用。

因为化验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患者在药物治疗情况下的血糖控制情况。擅自停药非但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病情,反而会造成血糖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

错误二:检查前一天故意少吃

患者检查前是否如常进餐、是否有过剧烈运动、是否抽烟、是否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等,都会影响到血糖的检测结果。有些患者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血糖检查结果,有意识地在检查前节食,这样测得的空腹血糖结果可能比较"理想",但却不能代表平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

错误三:在家打完胰岛素之后再到医院抽血化验

一些患者先在家打完胰岛素,然后再来医院抽血,这样做其实很危险。因为来医院途中以及在医院排队等候抽血这段时间,往往人多而无法控制时间长短,如果不能在半小时内完成抽血,势必要推迟进餐的时间,这样很容易因进餐延迟而发生低血糖。所以,患者应当随身携带胰岛素笔,在医院抽完血之后,立即注射胰岛素,然后及时进餐。

错误四:测空腹血糖抽血时间太晚

我们通常说的空腹血糖一般是指晨起空腹血糖。严格地讲,只有过夜禁食 8~12 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 8 点之前釆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以及头天晚上的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超过 12 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其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太久而偏低,当然也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即"苏木吉"反应)。

错误五:以为"餐后 2 小时血糖"="吃完饭以后 2 小时的血糖"

餐后 2 小时血糖能够反映患者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以及当餐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餐后 2 小时血糖"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到 2 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但不少患者会错认为是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正常情况下,餐后 0.5~1 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 2 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

错误六:血糖监测只查空腹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餐后血糖重视不够。事实上,糖尿病在发病之初往往是先是餐后血糖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检测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加严重。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错误七:空腹血糖偏高忽视加测凌晨血糖

空腹高血糖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头天晚上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所致;也可能是由于降糖药用量过大,夜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所致。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截然不同,前一种情况需要增加降糖药用量,后一种情况需要减少降糖药用量。因此,对于空腹血糖高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加测夜间凌晨血糖,以便区分究竟是那种原因引起的空腹高血糖,而不是贸然增加药量。

错误八:血糖监测一劳永逸

有些患者怕花钱、图省事,往往间隔很长时间才测一次血糖,而且只测空腹血糖,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血糖监测应当经常化,具体频次要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病情较重、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为了全面掌握病情,往往需要一周选择两天,测全天的"血糖谱",包括空腹(或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及凌晨 3 点的血糖。另外,如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如出差、参加宴会等)或者身体出现状况时(失眠、感冒、心绞痛、怀孕等)也要增加自测频率。但若病情稳定,一周选择一天,检测一下早上空腹及餐后血糖就可以了。

错误九:用自我感觉代替血糖监测

不可否认,血糖高低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关系,每个人对血糖变化的敏感性是有差别的,血糖高低有时与自我感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自觉症状轻重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的真实水平。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尽管血糖很高,但症状却不明显。倘若这种高血糖状态一直得不到发现和有效控制,则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错误十:不注意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随机血糖反映的是采血当时的即刻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可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两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受某些偶然因素(如饮食、睡眠、感冒发烧等)的影响较大,而后者不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最近 2~3 个月血糖控制的总体水平。所以,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对于血糖不稳定者,还要适当增加检测频次。

责任编辑:admin
 5 打印本文 6 返回顶部 1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
  • 下一篇: 脑中风发病的认识及应对办法